保险公司是“保险”吗?“安邦”变成“人人”,大病保险能解决吗?

安邦曾是中国保费收入第三大保险公司。自去年被中国银监会接管以来,每一条新消息都触动了广大消费者的神经。

最新消息是,中国保监会已批准成立“人人保险集团”,接管安邦原有的股权和业务。安邦的“和谐健康保险”也已经卖给了五家公司...

那么,当“安邦”变成“人人”,和谐健康被出售,我们的保险政策会受到影响吗?今天,深蓝君将和你谈论这个话题。

主要内容如下:

1)安邦已被接管。我的政策有影响吗?

保险公司破产了,我的保险费被浪费了?

3)安邦事件后,如何选择保险?

一、安邦成为所有人。政策呢?

安邦保险成立于2004年。在其巅峰时期,其总资产达到惊人的1.97万亿元。然而,在激烈歌唱的同时,危机已经逼近:

2017年6月,安邦宣布“吴晓辉董事长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行职责”。2018年2月,原中国保监会宣布收购安邦集团。这位前全能保险巨头已经倒台...

深蓝军整理了以下时间表:

2018.2:原中国保监会宣布接管安邦,为期一年。

2018.4:“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注入608亿元。

2018.5:安邦股东将变更为保险保障基金等3家机构。

2019.2:中国银监会宣布安邦的收购期限将延长一年。

2019.7:人人保险集团成立,和谐健康权益出售。

安邦被接管一年多以来,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担心:你的政策仍然有效吗?事故发生后,我还能得到赔偿吗?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最新官方公告:

让我们言归正传:

为每个人的保险:依法接管安邦的股权、业务、资产和负债。新股东都很强大,包括保险担保基金、中石油和SAIC。

安邦保险将兑现原保单,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换句话说:

我们的保险单是有效的,当我们退出保险时,我们一定要解决索赔问题。你可以放心。

另一方面,和谐健康的股票也卖给了五家公司。其中,持股最多的付嘉集团连续9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

因此,如果你像深蓝王(Deep Blue King)一样购买汇心安、大黄蜂等产品,你不用担心理赔,也没人在乎,放心吧。

第二,万一保险公司破产,我该怎么办?

购买保险不是购买手机。保险单可能会保护我们几十年。一些人可能担心保险公司破产,而另一些人更喜欢花更多的钱从大公司购买产品。

1.保险公司会破产吗?

许多销售人员会告诉我们,国家不允许保险公司破产,这实际上是对保险法的曲解。

《保险法》第90条:

经中国保监会同意,保险公司或者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重组、和解或者破产清算。中国保监会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险公司重组或者破产清算。

这表明保险公司可能会破产,但自我国成立几十年来,这种情况暂时没有发生。

万一出现极端情况,保险公司破产了怎么办?

《保险法》第92条:

从事人寿保险的保险公司依法被撤销或者破产的,其人寿保险合同和责任准备金必须转移到其他保险公司;无法达成转让协议的,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保险公司应当接受转让;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保障。

直接总结:

即使保险公司真的破产,人寿保险合同也会被其他保险公司接管,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受到损害。

除《保险法》的明确规定外,保险保障基金也将提供援助。

2.超级攀枝花:保险保障基金

中国保监会去年接管安邦后,迅速通过保险保障基金注入608亿元,稳定了局面。大多数时候,保险保障基金是作为一个“冠军”。

《保险法》第100条也解释了基金的使用范围:

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宣告破产时,应当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提供救济。为依法接受人寿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提供救济。

然而,现在显然不是等到保险公司破产的最佳时机。保险担保基金都预先介入,使破产风险的影响隐形。

无论这次是安邦,还是新华保险和中国联合保险之前被救助,担保基金都将在破产前注入资金进行救助。在协助保险公司恢复正常运营后,基金将为保险公司撤出并引入新的运营股东。

奇怪的是,尽管许多人总是担心小公司会破产,但历史上有重大问题的三家公司都是相对知名的大公司。

深蓝军认为,既然大公司,尤其是小公司可以得救,我们就不需要害怕自己。

3.保险公司有可能破产吗?

虽然理论上保险公司可能会破产,但实际去那里的可能性非常小。原因是保险业有完善的监管机制。

1.偿付能力监管

简而言之,它是评估保险公司是否有足够的钱来解决索赔。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偿付能力“达标”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

综合风险等级≥乙级

有一件事需要特别注意:偿付能力越高越好。

例如,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每次都有数千%的偿付能力。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卖出很多保单,也没有什么债务要支付。

事实上,只要符合中国保监会的三项要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就符合监管要求。如果其中一个人不满意,中国保监会和保险公司会比我们更紧张。

一些朋友经常问,“某某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刚刚达到标准。他们的保险安全吗?”

深蓝君认为达到标准符合监管要求。我们不需要担心中国保监会。

2.再保险机制

再保险听起来很神秘,但原则与“分包”相同:

如果我们在a公司购买保险单,a公司可以将业务分包给b公司和c公司,索赔将在以后解决。事实上,这三家公司将共同分享索赔。

因此,保险公司都是“你有我,我有你”的关系,这为我们的索赔提供了更多的保护。

3.资金使用监督

保险公司收回保费后,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保险资金的使用也将受到严格监管,这将防止巨额投资损失。

《保险法》第106条:

保险基金遵循安全原则,仅限于投资于:

银行存款

债券、股票、基金和其他证券

投资房地产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形式

事实上,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比例不能超过30%,因此发生巨额亏损的可能性非常低,引发破产风险更为困难。

此外,保险许可证的价值不容忽视。

像这次安邦事故一样,其和谐健康的车牌吸引了碧桂园等众多巨头,最终被付嘉集团等五家公司高价收购。因此,做一名编曲人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保险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作为普通人,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

四、买保险,你想考虑公司吗?

许多人在购买保险之前会先看看公司的品牌,并认为大公司至少不会变得更糟。

有些人认为小公司的产品更具成本效益,但对于没有听说过它们的公司来说,他们的心会感到有些不安全。

事实上,购买保险是为了防止将来的索赔。只要索赔不成问题,保险公司是大是小与我们无关。

我曾经分享过我对索赔的看法:

不管公司有多大,它都不会补偿。

大公司和小公司要求相同的赔偿金额:每家公司的赔率都超过97%,要求赔偿的时限相似。

索赔受到严格监管:《保险法》对索赔有法律要求,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对保险公司的索赔进行严格评估。

因此,保险公司之间理赔的差异没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大。

当然,深蓝先生并不是说公司品牌不重要,而是说在购买保险时有很多事情要考虑,而公司品牌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常见的考虑因素包括:

保证功能满足需求吗?

产品的性价比够高吗?

公司的品牌和声誉是什么?

有人要跟进吗?

……

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担忧,很难说哪个因素比其他因素更重要。

然而,如果我们想知道购买保险的最终目的,就不能本末倒置。

五、写在最后

哲学中有句谚语说,我们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自1982年新中国恢复保险业以来,才过了37年。每个人对大公司和品牌的印象是,它们从零开始,从小到大成长。

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曲折。保险公司被合并和重组也很正常。

同样,中国保险业有完善的事前监管和事后救助机制。用普通的心对待它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如果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也请转发给你的亲戚朋友。

保险其实很简单:)

不要卖保险,只要解决问题。为您推荐最具成本效益的保险。关注深蓝宝微信的公开号码,查看推荐精华。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