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践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上海诊所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中医服务能力

中国新闻社记者李亚男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陈丽敏最近很忙。

社区的许多上班族和学生喜欢到服务中心来享受针灸、按摩等中医保健服务。一位与陈丽敏签订家庭医生合同,并通过针灸明显缓解化疗后腿部活动受限问题的患者介绍了一群“难友”。

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这是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之一。新华社发马更平照片

陈丽敏还建立了当地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更多的人在业余时间提供个性化的中医保健服务。

在西方医学资源丰富的上海,上海中医药一直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中医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广泛的认识。上海还致力于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互补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上海95%以上的公立综合医院设有中医临床科室。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门诊数量和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市中医服务总量的15%以上。2016年至2018年,上海市财政中医药支出决算从10.2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升至14.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是全市医疗卫生支出的近一倍。

除了骨伤、肛肠疾病、儿科等中医特色外,中医还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在一些重大疑难疾病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上海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的中医吴家梁带领团队探索用中药方剂治疗和干预一种罕见疾病——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并逐步制定出有效的诊疗方案。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林氏病患者正在医院接受长期治疗。

为了加强诊断和疗效评价,香山中医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手”,共同开展了一项对LAM中医治疗进行全面研究和总结的项目,为LAM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临床证据和数据支持。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理论与西医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也取得了成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表示,该院在肝胆胰肿瘤的治疗中形成了中医、射频消融和介入相结合的“多武器”联合打击模式,并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的物理微创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使许多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向记者介绍了该医院肝胆胰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新华社发马更平照片

陈震强调,需要通过临床研究不断推进中西医结合。在此过程中,中药的继承和创新迫切需要加强中药技术的研发,以及中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

目前,中西医协调发展的触角正在逐步延伸到基层,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正在进入千家万户。

为解决该地区医疗机构中医临床药师缺乏和患者配药困难的问题,上海市黄浦区建立了中医药学服务平台和“中药云”。各医疗机构共享云上的虚拟中药药房和智能中药处方系统,有效提高综合基层医疗机构的中药服务水平。

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的“预防中风后肩关节运动障碍贴敷锻炼”和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督脉灸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入选上海推广的24项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并在数十个社区推广,大大提高了居民对中医药的认识。

上海市卫生委员会透露,为了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上海建立了覆盖高层次、青年、中西医、基层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体系。组建了由2名院士、6名中医大师、3名中医专家和11名黄绮学者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中国政府近日发布文件,明确强调要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中医药质量提升和行业优质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开放和创新发展,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政策。

人们普遍认为,中医药的振兴和发展将迎来一个有利的时机、有利的地点和有利的人。坚持中西医并重的“上海实践”,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望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在其他地方“扎根”,造福更多人。(结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