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P信用评级”)近日发布了《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质量分布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在深化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区银行间信贷差异化的可能性增加,六大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高市场份额和高信贷质量有助于保持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稳定。
报告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存在集中度与碎片化程度都较高的特点。国有六大行占据了全国49%的银行业资产份额,12家股份行份额为22%,134家城商行资产份额为15%,1427家农商行资产份额为12%,40余家外资行市场份额为2%。 标普信评称,各家区域性银行之间存在显著信用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的较大差异:各个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水平、银行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水平。报告认为,国有六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高市场份额和高信用质量有助于维持中国银行业的总体稳定性。在这篇报告中,标普信评采用金融机构评级方法,基于公开信息,对中国200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了案头分析,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总体信用质量分布,认为商业银行潜在主体信用质量分布在AAA大类至B大类的区间。 分类来看,国有六大行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大部分外资银行潜在主体信用质量较好,主要分布在AAA大类至A大类区间,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潜在主体信用质量分布很广,从AA大类至B大类均有分布,且主要集中在BBB大类。标普信评认为,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风险状况差异很大,且大部分中小银行的财务指标仍然是稳健的和可持续的。 根据标普信评提供资料,国有六大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信用质量分布在AA以上的数量最多,他们认为,大部分外资行的信用质量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母行的信用状况和中国业务战略,而不是国内实体经济景气度。 在资本充足性方面,报告称,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处于平均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总资本充足率处于偏低水平,主要因为很多国家的银行发行了更多的混合资本工具。 在融资结构方面,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的融资基础主要是国内存款,对批发资金的依赖度不高, 国内坚实的存款基础是中国银行业总体维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管去同业杠杆的努力在2017年见到显著成效,抑制住批发融资进一步上涨的趋势,标普信评预计,中国银行业融资结构会保持稳定。 存款结构方面,报告称,国有大行和农商行的零售存款基础很好,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整体零售存款基础更弱,与国有大行和农商行相比,股份制银行和很多城商行对批发资金的依赖度更高。 标普信评是国际评级巨头标普的在华全资子公司。今年1月,标普信评获得在开展评级业务的资质,并适用中国市场的本土评级方法。7月11日,标普发布了第一份信用评级报告,评定工银租赁主体信用等级为“AAA”,展望稳定;7月30日,标普信评公布了第二份评级报告,评定泸州银行主体信用等级为“BBB”,展望稳定。官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标普信评仅对上述两家主体开展了评级并公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