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变迁与不变

■奔向2035年,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扩大教育开放、增加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民办基础教育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明确新时期对民办教育的需求。坚持办学公共利益,坚持初等教育,实施教育科学发展,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实践,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应有的价值。

公益办学:民办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民办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修身养性为根本任务,以公益为导向。当前,为了将民办教育的规范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有必要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可持续的公共教育是民办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诉求。私立学校办学机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学校空提供了提升优质教育服务的空间。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服务分配,民办学校可以有一定的平衡。然而,这种平衡不是“利润”,而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以四川嘉祥教育集团为例,一贯以“三个坚持”为办学原则:坚持“办百年名校”,坚持“不从教育中拿一分钱”,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从而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嘉祥秉承“百年办学”的理念,建立了盈余再投资机制:办学盈余不断投资于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福利的持续增长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私立教育应该始终着眼于它能做什么和应该继续投资什么。

在“不从教育中拿一分钱”的理念下,郏翔坚持认为教育主体不应该被列入名单。创办教育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不断提升教育资源,支持素质教育的再发展。

在"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开始时,嘉祥设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以项目的形式帮助薄弱地区的学校。通过对贫困地区教育的长期支持和互联网“云教育”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嘉祥每年不断派教师到四川阿坝州小金中学任教,并主动向“四川云教学”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学校课程。同时,在四川省民政厅的领导下,还与省慈善总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

此外,在严格规范自己学校的同时,他们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通过有意识地向社会开放,我们可以真正地开放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它积极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发展、管理和监督。通过多方参与、充分协商和智慧共享,可以实现办学过程的透明,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形成社会力量建立高质量民办教育的可扩展案例。

素质教育:坚持民办基础教育的第一颗心

《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系统勾勒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注重“以德为本、全面发展、面向每个人、因材施教”的“全面教育”理念。育人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民办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

基础教育是学生培养的初级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的主要时期,也是人的潜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有必要培养品行端正、个性鲜明、顺应时代发展、能够融入世界的人。因此,民办基础教育需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现代“人”。我们必须坚持培养“自然人、完整人和社会人”——培养自然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就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健康的学生,他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培养社会中的人就是要求学校引导学生实践利他主义,感恩并回报社会。

为此,民办学校应坚持“无课教学”的原则,把每个学生“德、智、体、艺、劳”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坚信,教育的成功不取决于“顶尖学者”的数量和获得的第一名的数量。这取决于辍学的学生是否健康快乐,他们是否知道如何感恩和回报,他们是否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以及学校是否能够保持在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坚持公益,并在50年或100年后继续高质量地发展。

德育的发展和美育的普及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民办中小学应当鼓励学生社团建设,组织多元化活动,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建立学生发展援助委员会,由学校教师自愿申请,为学科薄弱和需要心理建设的儿童提供免费和准确的援助和持续的照料;成立校友会,为毕业生搭建平台,提供业务孵化和支持;建立学生激励机制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奖学金制度。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积极引导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真正的教育行动。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下,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生兴趣和专业的激发和培养,掌握对学生的教学和指导方法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明确的教师发展轨道,辅之以有效的行动支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嘉祥按照“学科教学、创新辅导、学生指导”三个发展轨迹建立了教师荣誉制度,形成了教师“全面育人”和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上升通道。

科学教育:民办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科学教育的必要性。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落地的推进和“新高考”、“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改革,如何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如何在三个维度上衔接,如何有效推进?作为第一线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应利用自身优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层面积极创新、探索和形成有益的实践案例和有效经验。

例如,“学生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就是一个问题。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在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实施的重点、如何更好地联系专家和教师进行实践示范、如何在“最短距离”内实现最大教育效果等方面,可以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超前探索和实践。目前,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郏县将“郏县人才五力模式”校本化,将“学生核心素养”分为“学习能力、技能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能力和品格能力”;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我们将衔接课程实施目标,积极推进“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实施。

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为了进行教育,我们必须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没有教就没有课”,我们必须体现“因材施教”。民办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积累和探索,如实施“分层”和“融合”改革。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为后进生提供持续指导,如何更好地帮助有特殊学科潜力的学生,如何根据国家课程要求有效分配课时和衔接课程等。,将是私立学校第一次实践和探索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我真诚呼吁民办教育学校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理念和要求,坚持初步原则,创新治理,帮助教育现代化,在民宅前建好学校,努力为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多元化样本。

中国教育新闻,第五版,2019年12月11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