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学者和政治家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动荡世界和国际交流
[/s2/]-北京大学2019国际媒体论坛在北京[/S2举行/]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社会中,媒体应该如何讲述一个关于中国的好故事?10月26日,一批中外学者、政要、嘉宾和媒体人员齐聚北京大学2019年国际媒体论坛,讨论和交流“全球化背景下搅动世界与国际传播”的主题。
(嘉宾在北京大学邱琳报告厅前合影)
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北京环球时报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是促进“一带一路全球合作”、讲述“中国故事”、弥合信息鸿沟、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的重要平台。
论坛开始时,北京环球时报慈善基金会主席谢荣斌代表论坛热烈欢迎所有嘉宾。他希望论坛能够增进国内外媒体领域相关人士的了解,为中外媒体的相互信任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荣斌说:“中国人常说‘两国友谊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很容易实现。人文交流,特别是媒体交流,是对中外关系正常发展的有力推动。媒体是弘扬优秀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手段。媒体人是时代的见证人、先驱、先驱和先锋。"
据悉,本次论坛有三大主题,即: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与国际交流、国际交流与双语新闻人才培养、中国英语媒体的发展以及国际媒体的推广与合作。政治家、贵宾、中外学者和媒体人员就上述议题发表了意见,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在第一个话题中,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前副主席道格拉斯·帕尔(douglas paal)和美中商业理事会前主席罗伯特(Robert)是三个话题之一。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客、王栋和火锅王内森·里奇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道格拉斯·帕尔回顾了过去2000年来国际舆论对中国的理解和讲述。他认为,目前关于中国的报告没有实质性进展。谈到媒体在过去20年的发展,道格拉斯帕尔认为共存是一个持续的重点。由于媒体的不同特点,媒体应该在国际背景下共同进步,传播影响力。
科布将关注“动荡世界中的媒体责任”,他希望媒体能够传达不同的声音。媒体不应推动对抗的趋势。中美媒体应该帮助两国恢复合作。王东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和公众舆论”,特别是基于数据分析和筛选技术的信息推送对公众偏好和政治意图的影响。
著名博客“火锅王”内森·里奇(Nathan Rich)讨论了如何纠正一些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误读和偏见,并通过生动的经验分享促进公众层面的相互理解。在谈到未来国际交流的光明前景时,内森说,他希望东方能够越来越多地放眼外部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西方媒体应该加强对东方的了解,并做出负责任的报道。
(火锅王正在演讲)
在提问环节,在场的知名媒体人士向来宾提问了主题演讲的相关问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前美国首席记者、环球时报英文版编辑蒋竹青和新华社记者杜白就中外沟通渠道的有效性和社交媒体的作用提出了问题。主旨发言人与听众进行了深入坦率的交流。
(发言人正在与提问者沟通)
在以下两个课题中,学者们就“国际传播与双语新闻人才培养”、“中国英语媒体发展与国际媒体推广合作”等课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不仅反映和总结了过去的经验,而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和学生表示,论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并希望论坛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