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因遗传:中医针灸如何成为古今中外的一张新名片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是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上流行的医学,已经在世界医学森林中建立起来。

2006年,针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针灸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正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在山西太原,颜万明是颜氏古针灸的代表性传承人,颜氏古针灸世代相传,2016年被列入太原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祖先流传至今。

针灸医学最早发现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说:“积寒生疾,宜灸治之。”这是指艾灸,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状,并大量描述了针灸的理论和技术。

几千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人中间流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而针灸的出现更早。在古代,人们偶然被一些尖锐坚硬的物体击中,如石头、荆棘等。在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意外的疼痛减轻了。

石针

所以古人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锋利的石头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人为地刺破身体使其流血以减轻疼痛。艾灸是随着火的使用而形成的。人们首先发现有些疼痛在被火熏制后会减轻。受此启发,艾灸逐渐被发明。

古书多次提到针灸的原始工具是石针,也称为针石。这种石针出现在8000 ~ 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晚期。

那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挖掘和研磨的技术,并且能够制造一些相对精细的石头工具,适合于穿透身体来治疗疾病。这种石器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石针。

人们用针刺穿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治疗疾病。石针在当时也常用于化脓性手术感染的切开引流,所以也被称为针石或石针。《山海经》说,“如果有像玉一样的石头,它可以是针”,这是石针的早期记录。中国在考古中发现了石针物品。

可以说,石针是后世刀和针具的基础和前身。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了金属针,称为微针,用于治疗经络。在《黄帝内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络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内有一些贯穿全身的路线,称为经络。还发现在这些主要分支上有一些分支,甚至在分支上有更小的分支。古人称这些树枝为络脉。

“脉冲”是这种结构的总体概念。《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滋养筋骨、平复关节、连接脏腑内外上下、传递致病因素。

早在6世纪,针灸学术就开始向国外传播。目前,针灸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许多国家也相继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此外,它在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

一方面,它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医疗保险有关,因为国外针灸治疗成本并不低。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然疗法和绿色疗法。针灸可以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也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需要。

急需保护的独特技术

古代针灸是针灸中一种特殊的针灸方法。一般来说,插入针头只需要几秒到一两分钟。人们称这种针灸方法为“飞针”。这种针灸方法具有穴位少、见效快、针刺后手法多变、方法独特、止痛见效快的特点。然而,古代针灸方法非常困难,穴位依赖于手的感觉。

古老的针灸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针灸大师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改变针灸方法。即使是同一种疼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刺的方法也大不相同。针感大师依赖于大师的教学和经验积累。

结果,针脚代代相传,外人不容易学会。因此,大师的数量非常少,他们面临着一个失落的局面。

颜万明,颜氏古代针灸的代表性传承人

由于世代相传,严万明掌握了古代针灸,弘扬和传播了这一珍贵的针灸文化。

古代针灸技术复杂多变,可以纵横刺、分流刺、对刺、接针刺和旁路刺。它们可以是直的和弯曲的,并且可以根据症状的变化和对症状的识别来选择。严万明说,他将一根长钢针插入病人体内。在他的控制下,钢针会改变方向,刺穿他想要治疗的穴位。

古代针灸具有调节阴阳平衡、通经活络、理气活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作用,尤其在治疗疼痛方面见效快,疗效好。

严万明在古代针灸家族传统的基础上拜访了许多老中医和针灸医生,交流和交换了传统的古代针灸技术,融古今为一体,推广古代针灸

该项目的改进探索和创新了古代针灸,为脑性瘫痪后遗症、乳腺增生、荨麻疹等疾病提供了新的针灸疗法。

为人民不断继承和实践医学

颜氏古代针灸是颜氏家族传承工程,由颜金夫、阎锦文、张木丹等几代人传承。目前严万明是该项目的唯一继承人。

严万明出生在针灸世家,小时候和祖父母住在一起。他的祖父金夫的祖父母行医已有几代人了。受家庭影响,严万明的祖父(阎锦文)从小就喜欢针灸,继承了祖父的古代针灸。奶奶(张木丹)也在祖父的影响下学会了祖父的古代针灸。

严万明清楚地记得爷爷神奇地使用针和奇怪的方法。每当病人回家看医生时,奶奶都会帮忙学习。

“爷爷看到奶奶学习非常努力,尤其喜欢奶奶的聪明。在旧社会,有一种习俗,男人不传给女人,媳妇也不传给女儿。我奶奶自然继承了我家几代人行医时使用的古老针法。”

针灸用钢针

民国时期,有一天两个骑马的士兵来到严万明的家,请爷爷严万明去看医生。当阎万明爷爷去的时候,他知道病人是个大官。经过调查,这名警官的情况是严重的腰扭伤,他不能走路。

阎万明爷爷给军官打了一针。军官觉得他可以直立行走。这位军官现在伸出拇指称赞他的技能。原来,这名军官是阎锡山的密友梁华志,从那以后,阎万明的祖父成了梁华志的私人医生。

严万明小时候经常听到奶奶给他讲这个故事,他经常听到和目睹爷爷奶奶针灸的过程。

严万明回忆起小时候学习针灸的经历。奶奶和爷爷教他如何练习针灸和感觉。当他9岁的时候,他学会了给人注射针头。奶奶是他的第一个“病人”。他首先用针在奶奶身上练习,然后在自己身上练习。经过数千次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他掌握了这个家族几代人传下来的特殊古代针法。

傅山肖像

这些年来,人们寻找严万明来治疗疾病的努力是基于他们周围人的口耳相传。邻居和邻居的朋友都知道严万明的家人可以使用古代针灸。患有腰腿痛或其他家庭疑难杂症的病人将被带回家。严万明用古老的针灸为附近的村民扎针。

为了弘扬傅山的医德精神,弘扬古代针灸文化,充分发挥古代针灸的社会价值,严万明每年在中秋节和傅山花园文化节推迟对外诊断,并专门拨出时间去太原市尖草坪区的中国傅山花园,为普通百姓开展免费针灸诊断活动。

富山花园

这种免费门诊已经开展了几年,20多项古代针灸免费门诊活动不断开展。数百名腰腿痛、颈椎病、中风后遗症等疑难杂症患者先后接受了古代针灸治疗,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和赞誉。

严万明最初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有一次,他碰巧治愈了一个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病人,并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宣布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6年,阎王的古代针灸被列入太原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阎万明被评为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阎氏古针灸传承人。

遗传谱系

第一代阎金夫(1876-1953),阎万明的曾祖父。

第二代阎锦文(1903-1969),严万明的祖父。

第三代张牡丹(1909-1991),阎万明奶奶。

第四代严万明(生于1961年)。

作者:邱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