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帝国的成功归功于王传福的三个决定。

说到比亚迪,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比亚迪汽车。

的确,作为最具创新性的国家自主品牌,比亚迪一直坚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开发的发展模式。在模型研发、模具开发和汽车制造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产业结构也在逐步改善。其经典F3车型一次获得68项大奖。

然而,25年前,这个“我们自己的大哥”差点死掉。

再见,铁饭碗!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和化学专业录取。1987年毕业时,他被派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92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北京长安街西侧26岁的大师王传福正式成为有色金属总研究所301研究室的负责人,专注于电池开发。1993年,王传福被派往深圳成立大电池公司(Bigger Battery Company)担任总经理。

在外人看来,王传福从现在起可以拿着一个铁饭碗,顺利地在系统中升到更高的位置。然而,他天生强壮,似乎不想落后于他同时代的人。

在“手机”和“bp机”日益增多的这个时候,王传福敏锐地意识到,手机产品的不断普及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此外,可充电电池的最大供应商日本即将停止生产,这意味着该行业将有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他决心出海,觉得很难在该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在业务运营和电池生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王传福于1994年立即辞职,开始自己的事业。

然而,即使王传福有更多的经验和技术,他也无法克服“从头开始”的现实问题。事实上,王传福也为此做好了准备——他在香港惠亚集团董事王甘志的海上之旅开始时就找到了他。双方约定的投资金额为50万美元。王赣志个人对比亚迪的前景更有信心,但最终该协议被惠亚投资委员会拒绝,因为金额太小。

1995年,当他既不能投资也不能借钱时,王传福实现了创业的梦想,但还没来得及征服,他就因财务问题去世了。当他感到焦虑时,他打电话给他的表弟吕向阳,他强烈反对自己创业。

吕向阳于1993年成立容杰投资管理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纺织等传统行业。凭借他精明的头脑和广泛的交往,他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金钱。接到表哥的求助电话后,他先是犹豫,然后被表哥的决心打动,最后投资250万元与他共同建立比亚迪。当时,比亚迪的注册资本只有45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技术投资,所以吕向阳的250万元几乎是比亚迪的全部财产。

从电池到电车

1995年2月,王传福带领20人在深圳李安堂布吉的老车间成立比亚迪。由于没钱买自动装配线,他疯狂地将装配线一条接一条地拆除,并将每个过程分成几个模块。40或50名工人依靠工具精确完成点焊、检查、贴标签和其他任务,用每天生产4000个可充电电池来代替自动装配线操作。

此外,由于“训练有素的人”王传福(Wang传福)从事电池开发,积累了许多尖端技术,电池生产成本甚至比日本制造商低40%。

这样,凭借卓越的领导力和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王传福一路领先比亚迪。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图将比亚迪的产品送至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坝试用。比亚迪产品优良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坝公司的极大兴趣。年底,大坝毫不犹豫地将原本属于日本三洋的订单转移到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成长为年销售额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今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价格暴跌20%至40%,日本制造商濒临亏损,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变得越来越舒适。此后,飞利浦、松下、索尼、摩托罗拉、诺基亚和通用汽车都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兴奋的大额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依靠氧化镉阴极独特的化学活化处理工艺,仅用了3年时间就夺取了近40%的全球市场份额,使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2002年初,比亚迪在香港上市。7月,比亚迪全资收购北京吉普吉驰模具厂,并开始为进入汽车制造业做准备。

2003年,王传福使比亚迪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成为名副其实的“电池王”。同年,他做出重大决定——以2.7亿元购买秦川汽车77%的股份,这也代表着比亚迪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成为继吉利之后的第二家国内私人汽车制造商。当时,王传福做了一个大胆的声明:“我造我的车是因为我对电动车的未来发展很乐观,我拥有的磷酸铁电池将在12年内称霸江湖。我快乐,我任性!”

这也是比亚迪的第一次转型。

在最初阶段,比亚迪因缺乏经验而“闭门造车”,导致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差异。为了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王传福决心进行“逆向研发”。所谓的“逆向研发”是指市场上的爆炸性模型将被一个接一个地购买和拆卸,直到他们学会如何制造它们。这为比亚迪节省了三分之一的资金和大量时间。比亚迪“开发”的第一辆汽车是F3。

2006年,比亚迪汽车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款F3实现销量63153辆,销售收入近50亿元,成为自主品牌的增长冠军。同年,比亚迪成功研发出第一辆配备磷酸铁电池的F3e电动车,其所有“三电”系统均由比亚迪自行研发生产。然而,由于当时国家政策和收费设施不足,王传福遗憾地放弃了F3e上市。然而,此时的王传福,在看到电动汽车的各种优势后,“毫不留情地”将F3和手机电池的利润投入到第一代混合动力技术和S6DM的前期研究项目中。然而,王传福领导同行十多年的产业布局,也让比亚迪在经历了经销商退出、员工大规模流失、三年整改、新生力量崛起等风暴后,成为国内品牌的“独立大哥”。

今年1月至10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总计369,699辆,在全球汽车市场整体下滑趋势下,同比下降5.29%。其中,常规燃油汽车仅售出171,738辆,同比下降25.00%。然而,售出了205,187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9.9%。纯电动汽车总销量为131246辆,同比增长96.2%,可以说初步实现了寒冬的软着陆。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增长,生产和销售分别为614,000辆和617,000辆,同比分别增长48.5%和49.6%,市场渗透率继续提高。

此外,取消补贴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尾效应的消失。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在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8.58%的巨大压力下,这一行业的重大重组对比亚迪来说仍有更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义。

比亚迪是谁?

同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69.85%,至96,000辆,居世界第一。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接近8.6万辆,增长65.41%。纯电动公交车销量超过1万辆,同比增长120.68%,市场份额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也使其动力电池业务成为全球第二大最稳定的业务。

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中的地位正在逐步巩固,王传福的目标是新领域——储能电站、光伏电站和轨道交通。

在储能电站方面,比亚迪不仅成功地与中国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国家核电公司等中国行业权威机构合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核电备用铁电池供电系统和世界上最大的消费侧磷酸铁电池储能电站。此外,比亚迪的储能系统在技术、质量和安全方面达到了国际主流技术标准,并成功与杜克能源(Duke Energy)、雪佛龙(Chevron)和瑞斯(RES)等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完成了一系列运行稳定可靠的集装箱储能项目。此外,在北美PJM调频市场,两个4MW/2MW集装箱调频项目已与RES联合成功完成

在光伏电站方面,比亚迪太阳能业务在2016年发展迅速,产能为1.5千兆瓦,二次充电电池和光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8%。2017年4月6日,比亚迪斥资3.31亿元建设了一家巴西太阳能工厂。今年9月,比亚迪在美国国际太阳能展上宣布,它赢得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太阳能模块订单。据了解,比亚迪太阳能电池组件在美国新能源市场的出货量接近1GW,约占调频储能市场的50%。

在轨道交通方面,云铁项目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接待了全球100多个城市客户的来访,并与汕头、深圳、蚌埠、四川、广安、吉林等城市达成战略合作,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

同时,如果增加电动汽车,比亚迪可以形成未来发展的四大方向。

它是一家汽车公司吗?不,因为它还涉及储能、光伏和其他新能源领域。制造汽车的是新能源企业吗?不,因为它也提供铁路运输服务。或许,这个问题只能用王传福的话来回答:“比亚迪一直坚信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造福人类。”

的确,不断追求创新是比亚迪真正的“主营业务”,这也是创始人24年坚持不懈赋予比亚迪的灵魂。

*参考资料

比亚迪的发展

“吕向阳:成就表亲,成就自我”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但却是一名商人,没有她,他无法生存。

“比亚迪领导人王传福追求生活方式的创业精神:告别铁饭碗”

比亚迪中国品牌20年粗略发展历程

《2016年回顾——疯狂比亚迪孤独船夫兄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