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是指我国人民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摄影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则是以影像的方式致敬农业文化遗产。该书汇编原农业部发布的第一、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39项,接下来将要介绍的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便是其中之一。

传统农业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农业、林业、渔业相结合,在独具特色的沼泽洼地中巧妙利用垛形土地的湿地生态农业系统,已有上千年的造田耕作历史。(奚鸣君 摄)

在农业生产中,除了向山要地(梯田),人们还与水争地、向水要田,垛田便是生活在江苏兴化里下河地区的人们向水要来的田地。
垛田是一种由泥土堆积而成、高出水面的台状高地,是兴化地区独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大大小小的垛田田块如同海洋中的岛礁一般,遍布在兴化的沼泽湿地湖荡之中。

传统农业

兴化垛田因湖荡沼泽而生,每块面积不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四周环水,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人称“千岛之乡”。核心区有6 万多亩这样的耕地,分布在垛田镇、缸顾乡、李中镇、西郊镇、周奋乡一带。(朱明 摄)

传统农业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聪明的兴化人民利用垛田这种独特的形式,从事大规模油菜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万岛耸立,千河纵横,可谓天下奇观。连续举办多届的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新兴旅游亮点。(杨天民 摄)

兴化地处江苏中部,河网纵横、湖泊密布。与周围地区相比,兴化地势低洼,如同“锅底”。每到汛期,兴化周围的“四湖”(洪泽湖、高宝湖、白马湖、邵伯湖)、“三河”(里运河、通扬运河与淮河)、“一海”(黄海)的水便一齐向兴化涌来。洪水一来,兴化地区的田地被冲、庄稼被毁,农民深受其害。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宋元时期起,兴化人开始修筑垛田,在垛田上进行农业种植。垛田的雏形是架田—在沼泽地用木桩、木架塞上泥土水草,覆盖土壤,形成田块。后来,人们选择沼泽湿地中的地势稍高处,用泥土堆积起来,形成高出水面1 米以上的田块。垛田的形状因河沟宽窄而变,大的不过数亩,小的仅有几分。

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

至今,垛田还保存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用天然生态肥料种植蔬菜。农人的田间劳作都要泛舟而行,家家有船,户户荡桨。图为当地农民乘坐木船浇灌垛田上的作物。(吴萍 摄)

传统农业

垛田独特的岛状耕地,是荒滩草地堆积而成,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使得生产的蔬菜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是普通大田种植难以比拟的。如今夏日里的兴化垛田,油菜、香芋、香葱、韭菜等经济作物构成了当地除旅游资源外的丰富经济来源。(杨天民 摄)

在还没有化肥的年代,在垛田上劳作的农民,把疏浚河沟挖出来的泥浆和杂草,作为有机肥堆积到垛田上(这种方式被称作“罱泥”“扒苲”),使得垛田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逐渐增高。高出水面数米的田块,在洪水来临时,丝毫不受影响,为兴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庇护。同时,垛田的地势高,排水良好。罱泥、扒苲的堆肥方式,使得垛田的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各种作物在垛田上都能长势良好。
近代以来,随着对洪涝灾害治理手段的改进,兴化地区大面积受洪水侵害的概率大幅变小。同时,社会稳定,人口增加,数米高的垛田被农民削矮,向周围连片扩展。如今兴化垛田总面积已达47 万亩,核心区6 万亩,被农民种上了大面积的油菜。每当油菜花开的季节,湖荡里的块块垛田全是黄灿灿的一片,连成了“中国最美油菜花海”。
2009 年起,兴化每年3 至5 月菜花飘香时节都会举办菜花文化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参观游玩。

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

垛田是兴化水乡特色之一。每年春季,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宫,浓郁花香让人迷醉,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上图 万亮 摄;下图 杨秋红 摄)

传统农业

兴化结合乡村旅游和摄影人创作需要开发了千岛菜花景区,每年举办千岛菜花节,其中乘船游也是到这里游玩的游客们的必选项目。(杨天民 摄)

相关推荐

图文摘自

传统农业

主 编:高 扬

执行主编:郑丽君

开本:12

版次:2019 年8 月第1 版

定价:298.00 元

☘ 以「影像志」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风貌和传统文明发展历程,将极大地提高公众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 本书汇编原农业部发布的第一、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39 项(其中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 项);

按照地域分布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特色、产品特点、气候条件和耕作技术,以及相关民俗文化活动;

☘ 读者得以直观地认识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探索科学的保护和传承办法;

中英文版的方式,将在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影响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以及继续引领国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国农业文化向世界展示的一扇窗!

购买方式:

1、保存下图至手机相册,

2、打开手机天猫扫一扫,

3、选择该图片,即可购买

12月24日-29日

专题图书5.8折

传统农业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编辑:许瀚文

这4个奥特曼的变身器,我赌5斤奥特卡片,你可能只认得出第一个慈禧墓中十大绝世宝贝, 有一件女子不好直接观查
热门推荐
  • 高德地图如何删除标注地址_高德地图怎么删除标注地址
  •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50字_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 显示器对比度与亮度_显示器调节亮度和对比度
  • 抗疫情一线海报_观山湖区金华园街道:非公企业显担当 奋战一线抗疫情
  • 干部考核机制十九内容_应城干部在线考核平台
  • 安徽河南农村厕改_ 农村新厕弃用调查:一年用不上一次 新厕成“花瓶”
  • 国税地税什么时候上班_国税年后什么时候上班
  • 地球在线3d卫星地图_地球最后的夜晚3d
  • 唐骏 学历门_初中学历如何提升学历
  • 商业地产培训课程下载_十大教育辅导机构加盟
  • 产品设计发展前景_产品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泉南东大街通车!邢台万达地下通道主体完工
  • 百合花过敏呼吸道症状_百合花过敏症状
  • 面瘫一年后还能治愈吗_面瘫图片
  • 8k是多大
  • 山东德州目前疫情_这就是山东|德州22家房地产企业捐赠总价值1500余万元防控物资
  • 泰安技术职业学院_泰安技术职业学院招生
  • 剑网3孟新进的坑导,背熟了这21个小白变化的大佬
  • 模特 鹿老师_鹿少女91在线观看视频
  • 哭竹生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