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主_【国际观察】悄然生长的东南亚制造业

受市场、成本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外资企业最近退出了中国市场。中国的一些加工和制造业,包括加工密集型产业,也离开了中国,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寻求投资和发展机会。尽管以上都是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但它们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受制造业话题变化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作为接受商业变化的目的地之一,一度被推到舆论的前沿。制造业转移对东南亚有利

东南亚制造业在当前时期的整体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看到一些产业链在东南亚国家形成了新的制造中心,比如聚集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越南,以及聚集了半导体封装和测试企业的马来西亚。从数据的角度来看,这种表现更加直观

2018年,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7.08%的增长,引领亚洲乃至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其中,建筑业和服务业是上述增长的主体,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了48.6%和42.7%2018年,中国建筑业和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8.85%和7.03%。

2019年第一季度,马来西亚吸引了293亿林吉特(约合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4%其中,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高达202亿林吉特(约合3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8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都经历了海外直接投资流入的显著增长根据2019年的最新数据,与前几年同期相比,东盟十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大幅增加< br>
“东南亚制造业的发展与全球制造业向该地区的转移不无关系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有一个“雁行分工”的传导机制,即当欧美国家的生产成本过高时,日本会加入进来。日本成本高,“亚洲四小龙”相连。“亚洲四小龙”的成本很高,而中国是相连的现在,随着中国生产成本的增加,工业和资本开始从中国向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转移。对于国有资本和投资企业来说,这是企业和企业的选择,也是全球产业布局的选择。丝绸之路之谷研究所所长梁海明在接受《经济》杂志和《经济网》采访时作出了这一分析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推高了劳动力成本。截至2016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年薪已经达到59470元,比1978年的597元增长了98倍以上。改革开放40年中的29年,制造业员工的平均年薪增长率超过了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此同时,中国的相关机构要求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过去的一些比较优势正在消失,而新的优势仍在培养中。从价格驱动模式来看,尽管经营良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获得更高溢价的优势,但大多数企业仍然依赖成本驱动。< br>
“这些因素已经把一些企业和投资者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其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是主要的,因为东南亚国家在这两个领域都有优势。例如,在柬埔寨,平均月薪不到200美元(约1376元人民币)。企业愿意投资过去是很正常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王玉舟在接受《经济》杂志和《经济网络》采访时说

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在沿海地区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并早已形成了配套的产业集群和上下游供应链相比之下,内陆地区的工资并不比沿海地区更有优势。受东南亚国家劳动力充足和劳动力成本低的吸引,企业移民的形成并不陌生。

王玉主


19世纪60年代,英国通过机械和纺织技术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逐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要求它从世界上掠夺廉价资源,并开拓新的广阔市场。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开始出口,主要目的地是美国。产业转移迅速使美国和促进其工业赶上英国。

20世纪50年代(冷战期间),为了培养盟友,美国开始实施向日本和德国的产业转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的“特殊需要”不仅加快了美国产业向日本转移的步伐,而且优化了向日本转移的产业结构,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和德国的产业发展。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短缺和市场狭窄逐渐成为阻碍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过程中,产业转移开始向汽车、电子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领域扩展,实现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 br>
“亚洲四小龙”也遭遇了与日本相似的发展瓶颈。资源的短缺和狭窄的市场使得廉价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成为迫切的需求。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提供了相应的机遇。这几乎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作为这一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快速进步和惊人成绩。2012年,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前一年的9.6%降至当年的7.9%。此时,中国向海外市场的产业转移已经在进行中。随后,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得到认可和鼓励。有人认为,这种产业转移呈现出一种“双重路径”,即低端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而高端产业则有回归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迹象。此外,根据前四次产业转移的经验,这一轮转移可能持续20至30年。< br>
“中国最初是外国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国。因此,中国市场的企业也是当前东南亚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许多中国企业都搬到了这里。过去两年,柬埔寨约60%的新投资是中国的。在总投资中,中国资本的比例接近40%柬埔寨服装制造商协会(GMAC)秘书长卢启建在接受《经济》杂志和《经济网》采访时回应说

卢启建指出,在推动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成本问题。以柬埔寨纺织业为例这个国家的纺织工业相当特殊,几乎所有的外国投资都在这个市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之所以被“吸引”,不仅是因为当地劳动力资源充足,还因为它的基本工资为182美元(目前的数据,月薪约为1252元)“中国大陆的劳动力短缺相当明显此外,在东南亚投资也可以享受其他优惠政策。例如,柬埔寨生产的纺织品出口到欧盟、日本、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时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他这样向记者强调< br>

制造业发展不平衡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该地区的制造业也未能幸免。由于这场危机,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一度发展缓慢。受危机重创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甚至看到了制造业的倒退。

1999年后,东南亚经济逐渐摆脱了危机的阴影,制造业也呈现快速增长。经过危机后的调整,东盟制造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竞争优势不容忽视。< br>
“很难找到一个中心点来谈论东南亚或东盟的制造业发展。毕竟,它不是一个国家,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讨论贸易一体化或统一关税安排,我们可以从东盟的建立和发展开始,但这与制造业不同。当然,促进贸易一体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英教授在接受《经济》杂志和《经济网》采访时做了这一分析< br>
在制造业转移趋势变得明显之前,东南亚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表现有很大不同。马来西亚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如技术密集型产业,并通过行业4.0计划加快了该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业4.0计划通过提高生产率、创新和更多高技能工人来促进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以确保其竞争力。泰国位于全球工业供应链的中间。其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仍处于中低端。该国的工业环节主要是生产和组装,缺乏引人注目的重型制造品牌。然而,泰国是日本汽车公司的全球组装基地,也是电子产品,尤其是硬盘行业的重要采购、组装和制造中心。新加坡的三大经济支柱分别是国际贸易、旅游和加工业其中,加工业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而制成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石油产品等。该国还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石油交易中心和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此外,它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是主要从事亚洲美元业务的贸易中心。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水平相对较低国家有30多个不同的部门,主要的外汇收入类别是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和汽车。此外,采矿业也是印度尼西亚通过出口和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赚取外汇的重要来源,为该国的经济活力做出了很大贡献。越南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薄弱。加工制造业正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发展。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制造业主要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木材加工、制糖、制药等。老挝的制造业基础薄弱,主要是农业。文莱的农业和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生产。菲律宾正在全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而柬埔寨和东帝汶都是最不发达国家。< br>
“不难看出,该地区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下,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将会来回延伸,设计研发等前端产品和销售等后端产品都将借此机会得到提升。”刘影接着说道这种提升可能会改变东南亚薄弱的制造业基础和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贸易战加速了转变?

在当前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下,中美贸易战作为一个“特殊因素”也受到了很多关注。甚至有人认为是贸易战加速了上述转变。对此,梁海明指出,东南亚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崛起,国际资金也分两个时期进入中国和东南亚投资。这一现象既没有削弱投资于上述两个地区的国际资金的质量和数量,也没有削弱市场的集中度。原来在中国的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去东南亚国家,这是一件好事。王玉柱提醒记者,在讨论区域经济时,不要过分强调政治因素的作用。“现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很容易‘泛政治化’从商人的角度来看,他最关心的是成本和利润。他去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地方。当然,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恶化到影响商业环境的程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br>
根据王玉柱的分析,如果一些行业由于中美贸易战而增加了成本,那么这些领域的企业可能会从中国市场转移。然而,贸易战对制造业转移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br>
此外,制造业的转移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所有业务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以中国大陆为例目前,大多数跨国企业只将与美国相关的旧业务移出中国大陆。留在内地的生产线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和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王玉柱向记者强调,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转移理论上符合中国的产业升级战略一些企业将部分业务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但它们在产业链中与中国的联系并未中断。以越南为例。大多数转移到这个国家的企业不去越南南部,而是留在越南北部。为什么?由于它们靠近中国,这些企业的零部件供应仍然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br>

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对于

来说,回顾历史是很困难的。制造业的每一次大规模转移都会带来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快速增长。因此,有人指出,东南亚将利用这一“东风”发展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真的是这样吗?国家开发银行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田惠民在接受《经济与经济网络》杂志采访时回应道:“多年来,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存在一些劣势。”然而,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完整的上下游,这很难培育。一些企业确实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但它们仍然不能离开中国市场。经过两年的观察,一些欧美企业也发现东南亚国家的制造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因此,东南亚要想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至少必须先解决上述问题。< br>
在他看来,技术要求低、产业配套要求低、简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可以向东南亚转移。但是,如果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和商业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就需要全面分析和重新选择投资地点,而不是只考虑劳动力成本。对于东南亚能否发展制造业产业链的问题,王玉柱的回答更为直接:“40年后,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制造业产业链国家,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规模意味着人口众多、面积广阔和市场充足。过去,国际市场上的鞋大多是“中国制造”。后来,随着产业转移,“越南制造”的鞋子变得越来越多。但现在又变了,“印度制造”占据了鞋子的更大比例,而不是越南为什么?越南市场太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印度市场非常大。同样,东南亚11个国家有6.5亿人口,发展整个产业链几乎是不可能的。“< br>
此外,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者可能无法避免面临新的困难

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表示,“越南在贸易方面比中国差”,“越南比中国更能利用美国。”然而,特朗普没有对“是否对越南征收关税”的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并表示美国正在与越南谈判。

链接:

东南亚有11个国家,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东帝汶,面积457万平方公里其中,只有东帝汶不是东盟成员,而越南、老挝和缅甸与中国接壤。

王玉主

进微店购买杂志

王玉主

王玉主

王玉主

6

王玉主

高档时代_全系标配四驱,福特锐际只要18.98万元起,你会考虑吗?热九九_“冬至逢壬才数九”,有何讲究,今年春节是“几九”,会冷吗?
热门推荐
  • 2017毛概试卷及答案_毛概论文注释
  • 全额事业单位怎么改革_事业单位的参公人员怎么改革
  • apink组合_apink组合队长
  • 抗精神病药药物一览表_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
  • 英语音标大全
  • 华为商城app上载_欧美mv在线 app app
  • 男重生小说排行榜完本_重生之名流巨星 青罗扇子
  • 把美女灌醉_灌醉陪酒女
  • s8lck夏季赛 sktvsgen_s8lck夏季赛决赛
  • 腾讯王卡哪些免流量_腾讯大王卡欠费后果
  • 迪丽热巴杨幂x先生小说_x先生密室
  • 深圳幼师多少钱一个月_幼师一般多少钱一个月
  • 拉卡拉收款提现手续费_商家收款提现手续费
  • 取消省界高速收费站培训_ ETC采用新计费方式,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通行费怎么收,会降吗
  • 联合国总部大厦
  • 全部水果图片
  • 月工资扣税计算器_2018年个人所得税标准
  • “利刃的风雷”徐佳成为抗日战争中的“皮聘和英俊的游击队长”
  • 鼠年限定曝光_ 王昭君喜提星元皮肤,伽罗鼠年限定曝光,没有白昼王子玩家笑了